三月三小寺庙会这个庄河民间节日你了解

三月三,是热闹的小寺庙会,众多的香客会到小寺庙上香,从明朝后期以来一直都是香火鼎盛礼仪宏繁。它起源于“秃尾巴老李”的传说故事,也是山东李龙故里的文化迁移。

红崖晓寺

“秃尾巴老李”何许人也?

“小寺庙会”由此而来

很早以前,庄河靠海边一户李姓人家,妻子怀孕三年,三月三日这天忽然腹痛难忍,接着就生下了一个身形似蛇,头上长角、两臂生爪的“孩子”。

这孩子一下生,把全家人吓得魂飞魄散,他却在炕上打了个滚儿,兀自从窗户飞了出去。等他回来吃奶的时候,身子已有两三丈长了,头趴在妈妈怀里吃奶,尾巴耷拉在梁柁上,他爹看了心想,这是养了个“精类”,不能留啊。有一天,这“孩子”在外面逛荡够了,又回来吃奶的时候,趁他不备,他爹一刀下去。到底砍的是自己的亲骨肉,还是有些手软,这一刀砍在了尾巴上。断了尾巴的“孩子”疼得起了空,蛇身一甩,直接就把他爹扫进大海里去了。

后来,每遇干旱之年,都能看见一条秃尾巴的龙在天上行云布雨,保庄河地界五谷丰登。天长日久,为报答他的恩情,老百姓就在山旁修了一座供奉秃尾巴老李的庙。再后来大伙儿都觉得龙生龙,凤生凤,秃尾巴老李成龙了,他的父母,必定也是龙。

于是,就把秃尾巴老李的父亲,也尊为龙王,俗称李老爷,在红崖之南海边建了龙王庙予以供奉,此地今属城关街道龙王庙村。

今年的小寺庙会

每年三月三秃尾巴老李诞辰,小寺庙都要举办盛大庙会,也是庄河百姓祭龙大典,迎接龙父李老爷、龙母李太太和其姨妈(舅母)上山(小寺庙),与秃尾巴老李会面团圆。

“秃尾巴老李”就是“李龙王”

山东文登是李龙故里

李龙王,又叫“李龙爷”“李老爷",流传最广的名字就是“秃尾巴老李”,山东的文登是李龙故里,是李龙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根基所在。文登的记载也是最早、最完整、最系统的。

李龙王虽然是一个神话人物,但却被历代帝王和掌权者尊崇。明朝时期,李龙王被孝宗皇帝授“巡按五湖四海九江八河之总龙王”之职;清朝乾隆皇帝封正李龙王为“五湖四海九江八河黑龙王”;道光皇帝又封“溥惠佑民”四字,将其列入国家祀典;慈禧太后每年六月初八派遣特使前往回龙山,为李龙王上供祝寿,封“九江王”。

在文登相传,龙母郭氏怀有身孕三年不产,忽一日雷雨大作,电光绕室,生下一个浑身乌黑、披鳞带角、腹下四条腿、身后拖着长尾巴的“怪胎”。丈夫李老汉误以为是妖物作祟,慌忙将其抛入荒野。

郭氏悲痛欲绝,在睡梦中,她梦见龙王告诉她,这个孩子是龙的子孙,将来必定对天下百姓有用。惊醒后,郭氏发现孩子有如神助一般又回到了她的身边,她便匆忙给孩子喂奶,并将他藏了起来。

一日当郭氏偷偷给孩子喂奶时被丈夫发现了,李老汉用镰刀一下砍断了李龙王的尾巴,这便是“秃尾巴老李”名字的由来。

后来,李龙王取名“李丕昭”,跟随张天师学道,明孝宗皇帝授予“巡按五湖四海九江八河之总龙王”之职,专管江河治理水患之事。从此,李丕昭便被人们称为李龙王。

得到皇帝封正后,李龙王便四处巡视江河湖海,恪尽职守为民办事。其时,在东北地区有一处白龙江,年年泛滥成灾。也是李龙王除掉了此处白蛟,保一方平安。为纪念李龙王的功德,乡亲们遂将白龙江更名为黑龙江,并刻碑立石江边。

小寺庙会历史悠久

是庄河的一个民间节日

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,庄河人习惯去赶小寺庙会,也是庄河百姓的祭龙大典。

原来修的小寺庙并不大,只是比一般山神庙大不多,庙里也没有塑像,只是用木板做个牌位。李龙的舅舅王善卿亲笔写的:“供奉皈依佛门龙子李龙兴之位”。

别看这座庙不起眼,自从建庙后这一方真就连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了。因此,民众重新为李龙兴建大庙,用木做塑像,能坐能站。庙仍然还叫小寺,称李龙兴为李老爷,在三月三日庙会时举行隆重仪式,让木雕像坐八人抬轿下山,先到龙王庙,再到大亮子,一路上鼓乐喧天,和尚诵经,再回到小寺安坐。

这种仪式一直到解放后才终止了。现在小寺庙庙会仍然很兴盛,只是活动内容有些不同罢了。

今年的三月三,人们依旧去赶庙会,依照传统举办盛大的祭龙大典,迎接龙父李老爷、龙母李太太和其姨妈(舅母)上山(小寺庙),与秃尾巴老李会面团圆。

热闹的仪式,喧嚣的人流,无不期盼着李龙王的庇佑,满载着人们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祈盼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zhuanghezx.com/zhsly/1226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